在十大元帅里,每位元帅都有属于自己的称号。彭德怀被称为红司令,朱德则被称为红军之父, 但在这些元帅的称号中,就属刘伯承的称号听起来名气最大,那就是他被为“军神”。为什么会称他为军神呢?正是因为他对我国的贡献非常的大。 国家的人民和军队在建国以前,大部分的士兵与干部都是普通老百姓出身,这就导致军队在很多的时候看起来不太正规,显得不是那么的正式。然而首先提出军队正规化和多方位发展兵种的想法的就是刘伯承。 后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刘伯承才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方面的现代化,促使中国的国防力量大大增强。除此之外,他的很多军事方面的理论,例如军魂的塑造等一些理论,同时也为我国的军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在如此大的贡献中,刘伯承元帅却没有因此而骄傲自负,贪图功利,反倒是一生都没有追求名利,为人正直的他令无数人敬佩也是无数人都做不到的。毛主席却称赞他是一条龙。 刘伯承在他儿童的时期就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经常会欺骗不识字的妈妈,因为这个父亲没有少打他,父母为了更好地教育这个孩子,父亲便请来了任贤书,给刘伯承做启蒙老师,这位老师是太平天国在大渡河全军覆没的侥幸生存下来的一位战士,文武双全。小时候的刘伯承受到了老师任贤书的熏陶,,从一个农家孩子变成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英雄。 刘伯承呢,在少年时期就有很大的志向,19岁的他立志要从军。于是刘伯承自己考入了重庆蜀军政府所开办的学堂,并且熟读了《孙子》等兵法类的书籍,有军中“菩萨”的称号。毕业后,刘伯承就加入了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并且还参加了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作战的部队。后来刘伯承独自率川东护国军攻打丰都县,结果在打的过程中不幸被敌人打中了右眼,在那个时期医疗物资都很短缺,因为麻药的短缺在做手术的时候,刘伯承要刮除眼睛内腐烂的肉。而此时的刘伯承竟一声不吭地在数刀数。历经三个小时才做完了这场手术,当时刘伯承强忍疼痛所数刀数共有77刀。做完手术后的德国医生大汗淋漓,刘伯承忍着疼痛还不忘劝医生累了就休息一会儿。 而这一年,刘伯承才24岁,就成了川中名将。伤愈合好后刘伯承便从团长升职为参谋长,后来他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时编的军师的军长。在南昌起义前,是唯一的一个和贺龙元帅齐名的国民革命军军长。只不过,贺龙是有兵有将的军长,然而刘伯承是参加南昌起义的时候,因为决策失误造成了泸顺起义的失败,因为领导的失误部队的士兵叛了变,自己独自遭到了突围,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部队解散了。 刘伯承出生于四川,很早就当过四川军队的将队,后来又去了苏联的军事学院进行学习和深造,他在学校的努力,成为了有名的学院派将领,但是他没有特别多的游击战经验,所以刘伯承对毛主席倡导的游击战还不是特别的了解。1932年在宁都会议上面,刘伯承发表意见觉得毛主席和彭德怀之前的作战计划已经不能采用了,并且游击战行不通,更不是长久之计。后来这件事情被毛主席知道了,主席的思想受到了左派的排斥,过后刘伯承为此事感到非常内疚,还去找毛主席道歉。毛主席很大度笑着对他讲都过去了,认可他为军队中难得的人才,要好好地为红军打仗。对于刘伯承的能力毛主席是非常信任的,在红军长征时到达大渡河时,很多人纷纷怀疑刘伯承完成不了这个任务·,一旦有闪失,红军就全军覆灭了,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刘伯承取得了更大范围的认同,红军顺利过了河。毛主席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 在1949年建国后,刘伯承应该担任的是解放军的总参谋长,可是他却拒绝了这么好的机会,执意想要去南京创办一所军事学院,就是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毛主席听闻后双手赞成很支持他,认为教书育人比打仗更重要。 刘伯承的一生不仅建设了现代化的军事,还培养了许多的人才。 毛主席任贤书刘伯承宁都元帅发布于:河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